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作为保障交易活动规范高效、透明运行的核心环节,是维护市场秩序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支撑。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、锐意创新,厘清职责边界,通过“制度+科技”双轮驱动,将“见证”服务明确定位为 “记录、存证与预警”,而非“干预与管理”。同时,充分运用技术手段,全过程、客观真实地记录交易行为,并对异常情况发出风险预警,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有力支撑,全面推进交易见证服务管理模式转型升级。
一、完善制度,构建标准化见证体系。坚持制度先行,制定《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暂行办法》等制度,明确见证服务的定位不是“裁判员”,而是“记录员”和“警报员”,为见证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依据和行为准则。统一操作标准,针对工程建设项目、产权交易、土地矿权出让等不同业务类型,梳理并固化全流程见证节点92个,从项目入场登记、发布公告、开标、评标到中标结果公示,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了关键节点、内容和标准,实现了见证服务的标准化、规范化运作。
二、数字赋能,打造数字化见证平台。做实见证过程,依托数字见证平台部署全流程电子存证系统,对交易活动从项目登记到中标(成交)通知书发放实行全生命周期电子数据记录,对开标、评标等关键环节同步进行无死角音视频监控,有效确保电子数据的完整性、真实性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,对评标(审)区内专家“倾向性言论”、专家异常流动、围串标线索(如IP地址关联、报价规律性异常)等风险进行分析预警,极大提升了见证的敏锐性和精准度。2024年以来,累计完成1596个项目数字见证,生成了1596个见证报告。
三、优化管理,提供规范化服务模式。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管理,根据项目规模、技术复杂度和历史投诉情况,对交易项目进行风险等级标识,对高风险项目配置更强的见证资源,进行重点跟踪,实现见证资源的精准投放和高效利用。建立闭环处置机制,对疑似违规问题即时推送至行政监督部门,形成“中心见证发现问题、线上推送报告、部门受理查处、结果反馈归档”的协同监管闭环,有效确保问题线索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。通过见证闭环管理,规范开评评审现场行为316个,向监管部门移交违法违规线索1条。